

總會有民眾問到一些網路上看來的錯誤觀念,比如:
顏色越清澈越好?顆粒越大顆含omega-3越高?
不會結冰越好?膠囊越軟越好?真魚油不會融化保麗龍?
魚油都一樣買便宜的就好?


顏色、大小、軟硬、是否結冰、是否融化保麗龍⋯一切都是a廠商說自己的優點,b廠商說自己的優點
然後把別人沒有我這個優點的全抹黑為缺點。









不是看什麼EE Form或TG form
不是看一顆總重量幾mg
不是看誰的膠囊較大、較透明、較軟⋯



假設A公司和B公司都有賣深海魚油,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比例也都是EPA3:DHA2
而A公司的魚油一顆20元,
一顆裡有EPA+DHA=150mg
那他一天就要吃4顆才有600mg
B公司的魚油一顆50元,
一顆就有600mg的EPA+DHA
在兩家都是合法公司、都有重金屬檢測與SGS農業與西藥殘留檢測等基礎之下,



從早期的「魚油都有重金屬殘留」、「我們家的是100%鯷魚萃取」、「他們家的魚油會溶化保麗龍」、「TG比EE更純rTG更好」、「80%是高機能」⋯⋯
到現在還不斷看到那幾家廠商在隔空較勁,
還出現這種一張圖片裡自己家的魚油一下標84%、一下標80%、一下又標95.8%⋯⋯
這就是行銷操作議題潮流

我也只能笑笑的說

在細胞實驗中看到TG短時間內吸收比EE快又如何?吃進體內累積穩定血中濃度後有差異嗎?

大家怎麼沒有 #基本藥動學概念「穩定攝取14天後在體內都是100%的Omega-3」呢?
半衰期1/2概念是非常基本的、細胞修護週期理論也是基本的,這些號稱藥師營養師醫師博士的都不懂嗎?

【就像葉黃素在比游離型和脂化型一樣的沒意義】。

只是在洗腦消費者的噱頭罷了。






不用管它的文宣如何地天花亂墜,

1、EPA+DHA= Omega-3
我們要吃的是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,
如果只有DHA那沒用,
魚肝油則更不行,功用完全不同。
2、各種實驗結果顯示,只有深海魚油的omega-3是最接近人體自身的omega-3,最容易被人體吸收;在販售魚油的專區總會看到很多標榜ALA或各種藻類、穀類萃取的植物性omega-3,那些的成效遠遠低於深海魚油。


比如每顆添加
EPA 180mg、DHA 120mg


以上述的EPA 180mg、DHA 120mg而言,
如果標示的是每份2顆,就代表要吃到2顆才會有那樣的濃度,所以一顆裡只有EPA 90mg+DHA 60mg= 150mg的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。

這樣就等於每天要吃7顆才夠,
用這樣去換算一瓶多少錢,一瓶有幾顆,能吃幾天?一天要花多少錢?
最後,


